/
太和清音
这是描述信息

太和清音

  • 分类:无分类内容
  • 发布时间:2019-11-06 00:00:00
  • 访问量:0
概要:
概要:
详情

1

  一说起曲艺,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有种感觉那就是俚俗。如果说昆曲是文人的艺术,京剧是市民的艺术,那么曲艺便是农民的艺术。

  但是,在安徽省太和县,有一种传承了七百多年的曲艺,一音唱罢,仿佛置身天籁,声清乐雅,回味无穷。

  这种曲艺,就是太和清音。

  太和清音起源于皖北,却一反北曲粗狂、豪迈的特点,而以细腻、深沉、清丽、高雅见长。

  此外,清音的文辞考究,格律规整,大有阳春白雪之品性、曲高和寡之态势,听后给人一种新奇、独特的审美感受。

  据《清音筝谱》记载:元初明末,颍州泉河南岸有一玄坛法师,学识渊博,且精通音律。

1

  他性喜弦歌,尤以琴筝为长,终日研习,寒暑不辍,吟唱出一种旋律作为曲歌,日与众徒弹唱自娱。

  因其曲调清雅悠扬,故名“清音”。

  清代中叶,清音流传到太和,民间出现了自发性组织“清音会”,平时约定十天半月一会,每逢婚寿、开业等喜事再集中演唱。

1

  演唱多在客厅或庭院中,演唱者围桌而坐,各执乐器,各任一角,边弹边唱,自娱自乐。

  1954年,太和县文化馆组织清音老艺人成立了业余剧团,率先把清音弹唱改为戏曲上演。

  1958年,太和清音传统曲目《追舟》参加安徽省首届曲艺汇演并获奖,同年8月,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太和县清音戏剧团,在全省各地巡回演出,广受欢迎。

  曾多次参加省、市文艺汇演并获奖。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清音戏选场、选段播放。

  60年代初期,太和县清音戏剧团被撤消。

1

  80年代,太和县文化馆恢复业余清音组活动。

  如今清音老艺人已全部去世,原清音戏剧团培养的青年演员也都年过花甲。由于没有相应的培训措施,太和清音后继无人,濒临灭绝。

  新世纪以来,受国家政策的支持,太和清音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昔日那些与清音结下了不解之缘的老艺人们,再一次看到了希望。

  在清音的非遗传承人张洪奎老师,以及高虎、杨俊华三位的倡导下,太和清音走进校园,培养了包括于飞、苏蓬勃在内的一批年轻清音艺人。

  其中,80后艺人于飞,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正经的“科班”出身,多年以来因为对这种家乡曲艺的喜爱,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太和清音的怀抱之中。

  这些年来,她演唱的清音曲目,多次获得安徽省的曲艺、声乐类大奖,而于飞本人,也成了太和清音的非遗传承人。

  传承了七百多年的太和清音,并不是一味的守旧,它之所以清雅,在于把根扎在了传统的文化当中,反过来又以自身的艺术,反哺着皖北的文学与艺术。

1

  近些年来,清音艺人们自己编制乐谱,把《蝶恋花》、《水调歌头》的众多优美的诗词融入了清音的演唱之中,并且还与时俱进,把《女儿情》也改编成了清音曲目。

  由于太和清音的过于清雅,闻之会有种“吾谁与归?”的感觉,尤其是在娱乐文化日益繁荣的现代,曲艺尚且没落,更何况这种太过雅致的曲艺?

  可当笔者看到清音的老、中、青三代传承者,共同在为清音,为传统的曲艺复兴奔走之时,顿时又觉得吾道不孤。

二维码
这是描述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方正清刻本悦宋简体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

© 1999-2020 页面版权归洛阳师范学院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