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评书又称白话演说、评话,是四川省传统曲艺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各地及云、贵部分地区。表演者用四川方言夹议地讲说故事,道具仅一张桌、一把折扇、一方醒木。开讲前拍醒木可以提醒听众,烘托气氛,折扇用作模似物体。
雷棚以讲史和金戈铁马一类的书目为主,重在武讲,讲究摹拟形容。金鼓号炮、马嘶虎啸,都通过艺人之口来表达,使听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雷棚艺人中还有专长于朴刀杆棒之类的武侠书。
20世纪50年代,四川评书艺人创造一种短小精悍的“韵文评书”,用韵文讲故事。韵文评书专演反映现代生活的短篇书目,如《冷枪战》《战天池》《米拉山上的英雄》等。现代四川评书代表人物,民间曲艺艺术大师李伯清,在传统评书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新的说书形式,即“散打评书”。四川评书演员有王秉诚、钟晓凡、傅平川、唐玉龙等。评书演员徐勍以“手有劲、眼有神、身有形、步有法”的精采表演艺术,博得观众的好评。
四川评书的传统书目,经过历代艺人的积累和艺术加工,异常丰富,有“墨书”与“条书”之分。墨书即根据演义和小说改编、敷演的书目,有《三国》《水浒》《隋唐》《包公案》《济公传》《聊斋》《说岳传》《文武榜》(据弹词《再生缘》改编)等。条书即艺人创造的书目,有《王三槐反达州》《金鸡芙蓉图》《铁侠记》等。还有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重庆掌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评书演出了不少根据现代小说改编的新书目,有《林海雪原》《平原枪声》《红岩》《王若飞在狱中》等。
在老一辈的评书人当中,有的将醒木叫为“省悟”,就是借此唤起人们分别善恶,劝人学好,不往坏处走,不作坏事。传承发扬评书艺术,颂扬真善美。传统的曲艺艺术首先需要在剧本创作上指向现实生活深层的精神诉求,通过塑造丰满感人的艺术形象,社会价值走向和民众的情感寄托,用精品力作弘扬时代主旋律。
2011年5月23日,四川评书经国务院批准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