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东北大鼓:一曲震关东
这是描述信息

东北大鼓:一曲震关东

  • 分类:曲种历史
  • 作者:
  • 来源:民间说书场
  • 发布时间:2020-12-12 21:0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东北大鼓:一曲震关东

【概要描述】

  • 分类:曲种历史
  • 作者:
  • 来源:民间说书场
  • 发布时间:2020-12-12 21:08
  • 访问量:
详情

 

    东 北 大 鼓

东北大鼓,旧时盛行于沈阳,又因沈阳在清末曾设奉天府,故曾有“奉天大鼓”之称。民国十八年(1929年)奉天省改称辽宁省后,又曾称作“辽宁大鼓”。
 
东北大鼓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演唱者一人操小三弦自行伴奏说唱,并在腿上绑缚“节子板”击节,也叫“弦子书”。
 
在唱词当中,东北大鼓融入了一些京剧、京韵大鼓和东北民歌的唱腔,曲调丰富,唱腔流畅,表现力较强
 

因其以说唱为主,内容大多取材于戏曲、小说和传奇故事,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艺术。

20世纪30年代后期,是东三省奉天大鼓发展呈现兴盛的时期。如去关内演出的先驱人物——老艺人王玉林,在1910年就把奉天大鼓带进了天津,这正是奉天大鼓蒸蒸日上的发展时期。
 
1930年,老艺人傅凌阁领着七个女儿组成傅家班进入北京,专唱短篇段儿书,连续演出两年之久,为奉天大鼓在京城曲坛扩大了影响。
 
1931年左右,被誉为鼓界大王的刘向霞到天津演出奉天大鼓,同样受到津门听众的称赞。此后不久,朱氧珍、朱士至、朱雅香等姊妹三人又驻足天津演出,其中朱氧珍在强手如林的天津曲坛占了应有的席位。
 
通过这些演员在京津一带的演出活动,奉天大鼓的声誉和影响日益增加,从而也大大增强了奉天大鼓在全国曲坛的熟识度。
 

20世纪40年代以后,即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时期,由于日伪的暴政和殖民统治,艺人受尽摧残,由于不得温饱逐渐放弃了书场演出,离开城市又开始了走乡串户的流浪生活,演唱些段儿书,赚些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存而已,奉天大鼓进入了一个困难的低谷阶段。

此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东北“光复”,大约在1945年解放战争前后,奉天大鼓称谓渐有更名,后约定俗成为“东北大鼓”。
 
1946年至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北部是老解放区,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支持下,下江派东北大鼓走上复兴之路。此时期是黑龙江的东北大鼓发展最繁荣的时期,艺人队伍也得到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北大鼓的发展一波三折,乘上了“百花齐放”的东风,又在文革当中收到了沉重的打击。80年代以后,受到新兴文化的冲击,更是日趋没落。

东北大鼓在流行地人民的娱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曲本和音乐也影响了其他艺术,如《忆真妃》被多种鼓曲移植,唱腔曲牌【慢西城】被二人转吸收等等。

各派东北大鼓在流行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鼓的曲目和音乐对当地其他艺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东北地方民俗及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新世纪以来,传统曲艺再次受到国家的重视,2006年5月20日,东北大鼓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曲海钩沉

12 2019-11

河南坠子

在华夏大地民间传唱的诸多曲艺当中,河南坠子成型的时间算是比较晚的,但传唱范围却十分广泛
12 2019-11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其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
13 2019-11

山东快书

高元钧(1916一1993),原名高金山,河南省宁陵县张弓乡西四里和庄人。山东快书艺人、“高派”山东快书创始者、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上一页
1
2
...
7
二维码
这是描述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方正清刻本悦宋简体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

© 1999-2020 页面版权归洛阳师范学院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