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安徽琴书:淮北琴声扬
这是描述信息

安徽琴书:淮北琴声扬

  • 分类:曲种历史
  • 作者:
  • 来源:民间说书场
  • 发布时间:2020-12-12 21:1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安徽琴书:淮北琴声扬

【概要描述】

  • 分类:曲种历史
  • 作者:
  • 来源:民间说书场
  • 发布时间:2020-12-12 21:16
  • 访问量:
详情

 
 
 
安 徽 琴 书
  
安徽琴书又称淮北琴书泗州琴书,是一种流行于安徽省淮河、涡河两岸合肥等城市的传统曲艺剧种。

安徽琴书由民间的说唱艺术——琴戏演变而来。

现在有研究认为,安徽琴书是由鲁西南传入泗县后与当地老凤阳歌等小调结合而成,与山东琴书,徐州琴书有一定的血渊关系。

在演唱方式上,通常由一至数人演唱,二至三人分操二胡、扬琴、鼓板等乐器坐唱,伴奏乐器有扬琴(又名杨琴)、坠胡、三弦、琵琶、擅板等等。

唱腔为曲牌联缀体,曲调有慢板(四句牌子)、悲调(苦条子)、流水、垛子、凤阳歌、流水连句(包括大连句、小连句、贯口连句)。

传统曲目有《说唐》、《反唐》等长篇,《水漫蓝桥》、《十把穿金扇》等中篇,《鹦哥对诗》等短篇。

安徽省是安徽琴书的发源地,安徽牛庄镇时家村(原属广饶县)民间艺人时殿元等是安徽琴书的主要创始人。

安徽琴书最早产生于鲁西南一带,后演变为南路、北路、东路三个流派。清光绪六年(1880年) ,安徽琴书传入广饶北部。

当时,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广饶县北部和利津县东部尚无防洪大堤,任黄河漫流入海,每至汛期,黄水漫溢,穷苦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以逃荒要饭谋生。

为多求施舍,许多灾民行乞时演唱民间小曲,民间艺人逐渐增多。

安徽琴书传入后,民间艺人争相学唱,以此作为谋生手段。

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安徽琴书在广北一带普及,职业琴书艺人渐多,有张兰田、张志田、商秀岭、时殿元等人。

其中北路琴书艺人时殿元独辟奚径。

在广泛吸收其它戏曲、曲艺艺术成分的基础上,把安徽琴书由坐唱形式改为化装演出,首创化装扬琴,成为安徽琴书的主要创始人。

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听众听“琴书”主要因素是因当时国家内战连绵,外寇入侵,广大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当时的听众听“琴书”多,是伤心人听伤心曲,断肠人恋断肠声。

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琴书艺人坚持创新演新,积极宣传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涌现出一大批人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中央广播说唱团陆续排演了一批安徽琴书传统及现代曲目。

产生一定影响的有王月华、刘淑敏演唱的《装灶王》、《保媒》、《半夜鸡叫》、《王大夫拔牙》,齐桂琴、刘慧琴演唱的《扒墙头》、《蓝桥会》,齐桂琴演唱的《陈毅下棋》、《请领补助金》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曲艺队的孙立民、刘学智、王智华等,也排演了《刘海砍樵》、《雷锋送亲人》、《张满堂探家》等安徽琴书坐唱节目。

“文化大革命”中,琴书艺人倍受摧残。大部分艺人被打成“牛鬼蛇神”。书场关闭,团体解散,演员下放,改行。

文革结束后,安徽琴书在当地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同时又在之前的琴书演员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安徽琴书逐渐开始复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受到各种新兴元素的冲击,安徽琴书与大部分传统曲艺一样,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如今,如何适应听众不断更新的审美要求,使“琴书”的流派艺术健康地发展,是许多曲艺人员登上曲艺舞台后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CB2BWRAQPZOCnlwYSNkzg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曲海钩沉

12 2019-11

河南坠子

在华夏大地民间传唱的诸多曲艺当中,河南坠子成型的时间算是比较晚的,但传唱范围却十分广泛
12 2019-11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其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
13 2019-11

山东快书

高元钧(1916一1993),原名高金山,河南省宁陵县张弓乡西四里和庄人。山东快书艺人、“高派”山东快书创始者、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上一页
1
2
...
7
二维码
这是描述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方正清刻本悦宋简体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

© 1999-2020 页面版权归洛阳师范学院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