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与走进中国曲艺
刘立滨
当我们翻开《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中国曲艺艺术概论》等十二部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和辽宁科技大学共同组织编写的《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阅读之际,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己对带给大众诸多欢乐和娱悦的曲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艺术宝库中魅力独具的艺术——缺乏深刻地了解和整体地认识。
曲艺是什么?它是怎样的艺术?它的传承与发展缘由?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或课题以求能够得到答案。《中国曲艺艺术概论》开篇做了如下的概述:
“曲艺是我国各民族说唱艺术的总称,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形式多样、魅力独特,是中华艺术宝库中极其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千百年来,在人民大众的伟大创造和实践中,曲艺衍生流变、繁荣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究竟什么是曲艺,由于历史、现实等诸多因素,还存在不少不同认识,需要进一步讨论。”
由此思想,我们需要走近与走进中国曲艺的艺术之门。
走近曲艺,就要以热情去拥抱它,投以真挚的情感深入地去了解与关注它,而不应是为一时间的娱悦心情去逢迎享用它。
走进曲艺,就应像家人那样心贴心地去呵护它,犹如知己那样友善诚意地爱护它,相伴而行,着力传承和发展,用心研习经典、创编新篇,而付诸努力和行动。
《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的编写,“凝聚了大批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的智慧和汗水,它们的顺利出版,极大地填补了曲艺高等教育的学术空白,对于曲艺学学科建设、发展具有重大里程碑的意义。”毫无疑问,这将更加有力地推进对曲艺艺术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建设和发展。
我国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先生、相声艺术家马季先生等诸多业内学者和热心人士,都曾对兴办曲艺教育给予极大的关切和寄予极大的期望。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国家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1962年成立的苏州评弹学校,1986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和同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所,期间许多有志于与热心于曲艺教育人士的辛勤耕耘,为曲艺教育、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进入21世纪,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曲艺教育教学产生了新气象,获得特色成效。全国先后约有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等9所高校招收曲艺本科生,还有十几所中专学校培养曲艺创作表演专门人才,不仅如此,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从本世纪初开始,培养了数届研究曲艺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令人欣慰的是,北京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开设了曲艺鉴赏相关课程,开展曲艺课题研究,一些曲艺艺术家受聘为客座教授,走进大学讲堂,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曲艺艺术后继有人的培养,发挥了独特的和重要的作用。这些有力的举措,使人振奋与充满期望。
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目前曲艺的艺术教育相比其他艺术门类专业教育的规模、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现代化的学校教育方面,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师父带徒弟的传统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曲艺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改革和得到提升。曲艺艺术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要保护好和传承下去,还要有成效地去发展,这是历史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走近曲艺,走进曲艺,为推进曲艺艺术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应当有所作为!
(作者为中央戏剧学院原党委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戏剧与影视学科评议组成员)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Q6GnxGiKjRaSbX05IFszQ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