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京东大鼓:刘文斌
这是描述信息

京东大鼓:刘文斌

  • 分类:曲艺人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2-05 11:0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刘文斌(1891-1967),原名刘存有,直隶宝坻县人,是京东大鼓的一位重要改良者和奠基人。 刘文斌出身农村,自幼喜好听说书,青年时期曾在热河卖艺。民国初年,刘文斌来到天津谋生,这年他28岁。初到天津,刘文斌以剃头为业,白天出去串胡同剃头,晚上休闲时唱上一段在家乡爱唱的大鼓书消遣。以前在农村种地时,他边干活边哼着小曲,已经学会了许多的小段和长篇鼓书,诸如《刘公案》、《拆西厢》、《洪月娥做梦》等。 刘文斌唱的大鼓深受大家的喜爱,有些人听的时间长了,觉得白听也不合适,有时也会主动给他一些零碎钱。随着观众的不断增加,攒起来的零钱反而比剃头挣的还多,之后他便逐渐以唱大鼓另谋生路了。因为平时总唱,自己也就自然地久练久熟了。此后他带着大鼓走街串巷演唱,经常活动在大沽路的小营市场一带。 那时候演出的条件很差,再加上刘文斌没有江湖门户,进天津城后曾受到城里的艺人和地头蛇们的排斥,在演出时被人家踢了场子搅局,还没收了大鼓。这是因为他没有江湖师父带道,也不懂得“春典”(江湖术语)与他们盘道。在天津城干这行是不成了,只好回到店中向老乡们告帮。要想再干这行就必须拜师,他带着行李回到宝坻后通过老乡介绍,在庙会上拜了宋恩德老先生为师。宋先生还专门向他传授了艺人们用的“春典”、门户规矩。据回忆他还在庙会上请了许多艺人们吃了一顿驴肉、烙饼,花去了他整整一年赚的钱。 宋恩德老先生是个半盲人,绰号叫“宋瞎糠“。按辈分刘应是“文”字辈,取艺名叫“文斌”。刘文斌的这一支祖师是“梅”家门,排字是按“继、承、龙、元、玉、唐、文、书、化、其”。刘文斌的平辈师兄弟很多,天津的齐文洲、李文俊、唐山的靳文然、齐文丰、刘文迅等都是“文”字辈。 经过一番周折后,刘文斌闯过江湖关又再到天津献艺。此时还结交了许多各行艺人,又进一步地开阔了艺术眼界。他对京东大鼓的演唱进行大胆改革,先把上场的那一句唱词抹去,改为:“表的是……”开门见山,直接入活。在简洁的基础上再加上嗓音宽厚,字正腔圆且韵味十足。通过不断演出,还固定了许多基本唱腔。这时他除了搭布篷“撂地”演唱外,还坚持走街串巷,进大宅门、公馆演唱。 他说第一次演唱是和师弟李文俊去应承的。当时是阔家主人点唱,点了他师弟李文俊一段《罗成算卦》,正巧他师弟不会唱这段。李文俊则推荐师兄刘文斌代唱,头几句京东大鼓唱得声音洪亮,各个楼里和附近的人都围拢过来,掌声不断,大家都交头接耳问唱者是谁?因此刘文斌的名字不胫而走,响彻津门。 后来听他的人越来越多,请他演出的剧场也越来越多了。过了一段时间广播电台约他长期直播演唱,因演唱技艺精湛被电台长期录用。通过广播,刘文斌声振天津以及北京、河北等地。当时天津的广播电台都是私人开设,有“中华电台”、“仁昌电台”、“东方电台”、“青年会电台”。刘文斌红了,京东大鼓的名声在天津也越来越大了。 因为他的演唱有独特的风格,词曲又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贫苦市民听众接受,尤其是那些反映家庭生活的唱段,深受城乡妇女们的喜爱。因为他演唱的曲目中,在描写爱情以及平民生活中的悲、喜情节方面特别见长。这些曲目能像聊天叙家常那样自然朴实,也有些警世人生富有哲理的曲词。后来在茶园演出、电台播出频繁的情况下,对方问他唱的是什么大鼓?刘文斌坦诚地说:“我们是京东人,就叫京东大鼓吧!”这就是“京东大鼓”之名产生的经过。 刘文斌唱红津门之后,随之也就有了些关于生意上的矛盾,其它的电台为了抢他,利用地痞帮派势力给刘文斌写了几封匿名信,并在每封信中都画着小刀子,写着要杀死刘文斌,曾经在一天里接到了40多封信。这样一来,闹得乌烟瘴气,空气十分紧张。刘文斌再也无法去演唱,于是和同行们商量,又找了黑白两道的人出面,后来刘文斌花钱请客才平息了这场事端,继续在两家电台演唱。在他演唱的兴盛时期,正是奉军驻守天津。因为刘文斌唱的是略带乡音的普通话,与东北的方言容易沟通,所以这些东北人也特别喜欢京东大鼓。随着他的艺龄增长,在演唱技艺方面也不断地升华提高。 20世纪40年代,他在平安茶园(今称长城影剧院)长期攒底演出,此时正是京东大鼓扬眉吐气之日。   1949年天津解放后,穷苦艺人翻身当家做主,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刘文斌参加了河西区书曲队还被选为区人民代表。他精神奋发老当益壮,在年近花甲之年还编新、唱新。20世纪60年代初期,天津市文化局领导多次推荐他到电视台现场直播,他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应该多把出头露面的机会留给青年一代。他曾在1960年到下瓦房闽侯路20号的河西区戏曲、曲艺培训学校传徒授课,当时跟他学习的有刘振东、王桂茹、李二景等同学。 刘文斌早年没有收过专业弟子,只在日伪时期亲传一名徒弟。他按本门户传“书”字辈取艺名卢书中,三年习艺期满后颇有发展。可惜英年早逝,刘文斌因弟子去世而伤感,再加上平时演出繁忙也就没有再继续收徒。他的儿子叫刘少斌,幼年学习弹弦专门为京东大鼓伴奏,弹得很有特色颇具其父遗风。曾在电台为介绍刘文斌的艺术生平,还请刘文斌的弟子们帮忙回忆刘文斌的事迹并整理出文稿播放,已辞世。 刘文斌在社会上以及工矿企业的徒弟却是桃李满天下,虽然这些弟子们的唱法各有不同,确实都是向刘文斌学过艺。他的业余弟子有 李承秀、董湘昆、王辑馨、刘汉武、岳金义、宋万峰、张梁、孙志华等,其中董湘昆成就最大。 “京东大鼓”这个名字,是刘文斌取的,也因为他的一些改良,才让京东大鼓真正在天津立足,直至1967年逝世,刘文斌对京东大鼓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京东大鼓:刘文斌

【概要描述】刘文斌(1891-1967),原名刘存有,直隶宝坻县人,是京东大鼓的一位重要改良者和奠基人。




刘文斌出身农村,自幼喜好听说书,青年时期曾在热河卖艺。民国初年,刘文斌来到天津谋生,这年他28岁。初到天津,刘文斌以剃头为业,白天出去串胡同剃头,晚上休闲时唱上一段在家乡爱唱的大鼓书消遣。以前在农村种地时,他边干活边哼着小曲,已经学会了许多的小段和长篇鼓书,诸如《刘公案》、《拆西厢》、《洪月娥做梦》等。


刘文斌唱的大鼓深受大家的喜爱,有些人听的时间长了,觉得白听也不合适,有时也会主动给他一些零碎钱。随着观众的不断增加,攒起来的零钱反而比剃头挣的还多,之后他便逐渐以唱大鼓另谋生路了。因为平时总唱,自己也就自然地久练久熟了。此后他带着大鼓走街串巷演唱,经常活动在大沽路的小营市场一带。




那时候演出的条件很差,再加上刘文斌没有江湖门户,进天津城后曾受到城里的艺人和地头蛇们的排斥,在演出时被人家踢了场子搅局,还没收了大鼓。这是因为他没有江湖师父带道,也不懂得“春典”(江湖术语)与他们盘道。在天津城干这行是不成了,只好回到店中向老乡们告帮。要想再干这行就必须拜师,他带着行李回到宝坻后通过老乡介绍,在庙会上拜了宋恩德老先生为师。宋先生还专门向他传授了艺人们用的“春典”、门户规矩。据回忆他还在庙会上请了许多艺人们吃了一顿驴肉、烙饼,花去了他整整一年赚的钱。

宋恩德老先生是个半盲人,绰号叫“宋瞎糠“。按辈分刘应是“文”字辈,取艺名叫“文斌”。刘文斌的这一支祖师是“梅”家门,排字是按“继、承、龙、元、玉、唐、文、书、化、其”。刘文斌的平辈师兄弟很多,天津的齐文洲、李文俊、唐山的靳文然、齐文丰、刘文迅等都是“文”字辈。




经过一番周折后,刘文斌闯过江湖关又再到天津献艺。此时还结交了许多各行艺人,又进一步地开阔了艺术眼界。他对京东大鼓的演唱进行大胆改革,先把上场的那一句唱词抹去,改为:“表的是……”开门见山,直接入活。在简洁的基础上再加上嗓音宽厚,字正腔圆且韵味十足。通过不断演出,还固定了许多基本唱腔。这时他除了搭布篷“撂地”演唱外,还坚持走街串巷,进大宅门、公馆演唱。

他说第一次演唱是和师弟李文俊去应承的。当时是阔家主人点唱,点了他师弟李文俊一段《罗成算卦》,正巧他师弟不会唱这段。李文俊则推荐师兄刘文斌代唱,头几句京东大鼓唱得声音洪亮,各个楼里和附近的人都围拢过来,掌声不断,大家都交头接耳问唱者是谁?因此刘文斌的名字不胫而走,响彻津门。




后来听他的人越来越多,请他演出的剧场也越来越多了。过了一段时间广播电台约他长期直播演唱,因演唱技艺精湛被电台长期录用。通过广播,刘文斌声振天津以及北京、河北等地。当时天津的广播电台都是私人开设,有“中华电台”、“仁昌电台”、“东方电台”、“青年会电台”。刘文斌红了,京东大鼓的名声在天津也越来越大了。

因为他的演唱有独特的风格,词曲又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贫苦市民听众接受,尤其是那些反映家庭生活的唱段,深受城乡妇女们的喜爱。因为他演唱的曲目中,在描写爱情以及平民生活中的悲、喜情节方面特别见长。这些曲目能像聊天叙家常那样自然朴实,也有些警世人生富有哲理的曲词。后来在茶园演出、电台播出频繁的情况下,对方问他唱的是什么大鼓?刘文斌坦诚地说:“我们是京东人,就叫京东大鼓吧!”这就是“京东大鼓”之名产生的经过。







刘文斌唱红津门之后,随之也就有了些关于生意上的矛盾,其它的电台为了抢他,利用地痞帮派势力给刘文斌写了几封匿名信,并在每封信中都画着小刀子,写着要杀死刘文斌,曾经在一天里接到了40多封信。这样一来,闹得乌烟瘴气,空气十分紧张。刘文斌再也无法去演唱,于是和同行们商量,又找了黑白两道的人出面,后来刘文斌花钱请客才平息了这场事端,继续在两家电台演唱。在他演唱的兴盛时期,正是奉军驻守天津。因为刘文斌唱的是略带乡音的普通话,与东北的方言容易沟通,所以这些东北人也特别喜欢京东大鼓。随着他的艺龄增长,在演唱技艺方面也不断地升华提高。

20世纪40年代,他在平安茶园(今称长城影剧院)长期攒底演出,此时正是京东大鼓扬眉吐气之日。



 










1949年天津解放后,穷苦艺人翻身当家做主,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刘文斌参加了河西区书曲队还被选为区人民代表。他精神奋发老当益壮,在年近花甲之年还编新、唱新。20世纪60年代初期,天津市文化局领导多次推荐他到电视台现场直播,他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应该多把出头露面的机会留给青年一代。他曾在1960年到下瓦房闽侯路20号的河西区戏曲、曲艺培训学校传徒授课,当时跟他学习的有刘振东、王桂茹、李二景等同学。

刘文斌早年没有收过专业弟子,只在日伪时期亲传一名徒弟。他按本门户传“书”字辈取艺名卢书中,三年习艺期满后颇有发展。可惜英年早逝,刘文斌因弟子去世而伤感,再加上平时演出繁忙也就没有再继续收徒。他的儿子叫刘少斌,幼年学习弹弦专门为京东大鼓伴奏,弹得很有特色颇具其父遗风。曾在电台为介绍刘文斌的艺术生平,还请刘文斌的弟子们帮忙回忆刘文斌的事迹并整理出文稿播放,已辞世。

刘文斌在社会上以及工矿企业的徒弟却是桃李满天下,虽然这些弟子们的唱法各有不同,确实都是向刘文斌学过艺。他的业余弟子有 李承秀、董湘昆、王辑馨、刘汉武、岳金义、宋万峰、张梁、孙志华等,其中董湘昆成就最大。



“京东大鼓”这个名字,是刘文斌取的,也因为他的一些改良,才让京东大鼓真正在天津立足,直至1967年逝世,刘文斌对京东大鼓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 分类:曲艺人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2-05 11:05
  • 访问量:
详情

刘文斌(1891-1967),原名刘存有,直隶宝坻县人,是京东大鼓的一位重要改良者和奠基人。

刘文斌出身农村,自幼喜好听说书,青年时期曾在热河卖艺。民国初年,刘文斌来到天津谋生,这年他28岁。初到天津,刘文斌以剃头为业,白天出去串胡同剃头,晚上休闲时唱上一段在家乡爱唱的大鼓书消遣。以前在农村种地时,他边干活边哼着小曲,已经学会了许多的小段和长篇鼓书,诸如《刘公案》、《拆西厢》、《洪月娥做梦》等。

刘文斌唱的大鼓深受大家的喜爱,有些人听的时间长了,觉得白听也不合适,有时也会主动给他一些零碎钱。随着观众的不断增加,攒起来的零钱反而比剃头挣的还多,之后他便逐渐以唱大鼓另谋生路了。因为平时总唱,自己也就自然地久练久熟了。此后他带着大鼓走街串巷演唱,经常活动在大沽路的小营市场一带。

那时候演出的条件很差,再加上刘文斌没有江湖门户,进天津城后曾受到城里的艺人和地头蛇们的排斥,在演出时被人家踢了场子搅局,还没收了大鼓。这是因为他没有江湖师父带道,也不懂得“春典”(江湖术语)与他们盘道。在天津城干这行是不成了,只好回到店中向老乡们告帮。要想再干这行就必须拜师,他带着行李回到宝坻后通过老乡介绍,在庙会上拜了宋恩德老先生为师。宋先生还专门向他传授了艺人们用的“春典”、门户规矩。据回忆他还在庙会上请了许多艺人们吃了一顿驴肉、烙饼,花去了他整整一年赚的钱。

宋恩德老先生是个半盲人,绰号叫“宋瞎糠“。按辈分刘应是“文”字辈,取艺名叫“文斌”。刘文斌的这一支祖师是“梅”家门,排字是按“继、承、龙、元、玉、唐、文、书、化、其”。刘文斌的平辈师兄弟很多,天津的齐文洲、李文俊、唐山的靳文然、齐文丰、刘文迅等都是“文”字辈。

经过一番周折后,刘文斌闯过江湖关又再到天津献艺。此时还结交了许多各行艺人,又进一步地开阔了艺术眼界。他对京东大鼓的演唱进行大胆改革,先把上场的那一句唱词抹去,改为:“表的是……”开门见山,直接入活。在简洁的基础上再加上嗓音宽厚,字正腔圆且韵味十足。通过不断演出,还固定了许多基本唱腔。这时他除了搭布篷“撂地”演唱外,还坚持走街串巷,进大宅门、公馆演唱。
他说演唱是和师弟李文俊去应承的。当时是阔家主人点唱,点了他师弟李文俊一段《罗成算卦》,正巧他师弟不会唱这段。李文俊则推荐师兄刘文斌代唱,头几句京东大鼓唱得声音洪亮,各个楼里和附近的人都围拢过来,掌声不断,大家都交头接耳问唱者是谁?因此刘文斌的名字不胫而走,响彻津门。

后来听他的人越来越多,请他演出的剧场也越来越多了。过了一段时间广播电台约他长期直播演唱,因演唱技艺精湛被电台长期录用。通过广播,刘文斌声振天津以及北京、河北等地。当时天津的广播电台都是私人开设,有“中华电台”、“仁昌电台”、“东方电台”、“青年会电台”。刘文斌红了,京东大鼓的名声在天津也越来越大了。

因为他的演唱有独特的风格,词曲又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贫苦市民听众接受,尤其是那些反映家庭生活的唱段,深受城乡妇女们的喜爱。因为他演唱的曲目中,在描写爱情以及平民生活中的悲、喜情节方面特别见长。这些曲目能像聊天叙家常那样自然朴实,也有些警世人生富有哲理的曲词。后来在茶园演出、电台播出频繁的情况下,对方问他唱的是什么大鼓?刘文斌坦诚地说:“我们是京东人,就叫京东大鼓吧!”这就是“京东大鼓”之名产生的经过。

刘文斌唱红津门之后,随之也就有了些关于生意上的矛盾,其它的电台为了抢他,利用地痞帮派势力给刘文斌写了几封匿名信,并在每封信中都画着小刀子,写着要杀死刘文斌,曾经在一天里接到了40多封信。这样一来,闹得乌烟瘴气,空气十分紧张。刘文斌再也无法去演唱,于是和同行们商量,又找了黑白两道的人出面,后来刘文斌花钱请客才平息了这场事端,继续在两家电台演唱。在他演唱的兴盛时期,正是奉军驻守天津。因为刘文斌唱的是略带乡音的普通话,与东北的方言容易沟通,所以这些东北人也特别喜欢京东大鼓。随着他的艺龄增长,在演唱技艺方面也不断地升华。

20世纪40年代,他在平安茶园(今称长城影剧院)长期攒底演出,此时正是京东大鼓扬眉吐气之日。

 

1949年天津解放后,穷苦艺人翻身当家做主,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刘文斌参加了河西区书曲队还被选为区人民代表。他精神奋发老当益壮,在年近花甲之年还编新、唱新。20世纪60年代初期,天津市文化局领导多次推荐他到电视台现场直播,他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应该多把出头露面的机会留给青年一代。他曾在1960年到下瓦房闽侯路20号的河西区戏曲、曲艺培训学校传徒授课,当时跟他学习的有刘振东、王桂茹、李二景等同学。

刘文斌早年没有收过弟子,只在日伪时期亲传一名徒弟。他按本门户传“书”字辈取艺名卢书中,三年习艺期满后颇有发展。可惜英年早逝,刘文斌因弟子去世而伤感,再加上平时演出繁忙也就没有再继续收徒。他的儿子叫刘少斌,幼年学习弹弦专门为京东大鼓伴奏,弹得很有特色颇具其父遗风。曾在电台为介绍刘文斌的艺术生平,还请刘文斌的弟子们帮忙回忆刘文斌的事迹并整理出文稿播放,已辞世。

刘文斌在社会上以及工矿企业的徒弟却是桃李满天下,虽然这些弟子们的唱法各有不同,确实都是向刘文斌学过艺。他的业余弟子有 李承秀、董湘昆、王辑馨、刘汉武、岳金义、宋万峰、张梁、孙志华等,其中董湘昆成就大。

“京东大鼓”这个名字,是刘文斌取的,也因为他的一些改良,才让京东大鼓真正在天津立足,直至1967年逝世,刘文斌对京东大鼓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曲海钩沉

12 2019-11

河南坠子

在华夏大地民间传唱的诸多曲艺当中,河南坠子成型的时间算是比较晚的,但传唱范围却十分广泛
12 2019-11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其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
13 2019-11

山东快书

高元钧(1916一1993),原名高金山,河南省宁陵县张弓乡西四里和庄人。山东快书艺人、“高派”山东快书创始者、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上一页
1
2
...
7
二维码
这是描述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方正清刻本悦宋简体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

© 1999-2020 页面版权归洛阳师范学院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