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街书会(三):三言两语话不尽,应河书场请君听
这是描述信息

马街书会(三):三言两语话不尽,应河书场请君听

  • 分类:民间书会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2-06 16:3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在宝丰县当地,关于马街书会的来由,历来有许多传说轶事。 相传,夏禹王之时,有一名叫瘀伯的部落首领,辅佐禹王治水。瘀伯任司徒,管教化,率众凿山开河,疏水入海,足迹遍及华夏,功勋卓著,人民拥戴。因此,禹王赐瘀伯子姓,“封商地,任火正”。瘀伯为造福黎民,建营“火台”,传百姓取用,人们遂奉为“火神”。当时,黄淮流域,洪水横流,伊洛向南至鲁阳(今鲁山)一片汪洋。瘀伯率众,北开龙门南凿应源(今鲁山梁洼镇)疏洪入海,还民良田。然而,应河水势凶猛,两岸百姓生命财产屡遭洪水威胁。当地民传,应河里有蛟怪作祟,为镇妖邪防水患,百姓便建“瘀伯祠”(后称火神庙)于应河畔。从此,百姓安居乐业田园五谷丰登。  每年的马街书会都要评出"书会状元"。"状元"都是唱得最好的,书价最高的,最受群众欢迎的艺人。这种民间的评选方式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马街书会无疑是众多艺人吹拉弹唱,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一种农民文化盛会。乐器种类之多,曲种曲目之繁杂,令人称奇。在这众多的曲种当中,最受人喜爱的就数"河南坠子"了。它的特点是说唱内容简捷明快,演技幽默传神,让听众听之易懂,过瘾。 马街书会每年亮出的曲艺种类比较多。"河南坠子"是书会当中的第一大曲种,到会艺人的80%要说唱它。它形成于20世纪初,有东路、西路、北路之分,因地域性差别而形成三种不同的演唱风格。其特点:旋律悠扬、节奏明快唱腔浑厚、淳朴、高亢、畅快。由于电子乐器的迅速发展,使传统的曲种形态发生变异,且风格的差异也在逐渐缩小。 流动于马街书会上的曲种,除了"河南坠子"之外,还有:三弦书、大调曲子、大鼓书、评书、徐州琴书、道情、湖北渔鼓、凤阳花鼓、四川清音、山东快书、陕西快板、相声、小品等10多种。  在历届马街书会上都可看到一种极为普通的乐器,也就是河南坠子里说唱最常用的一种叫"简板"的乐器。该乐器宽3厘米,长30-40厘米,一般用梨木、红檀木制作,音色微颤清脆。(艺人在说唱时手中打节拍所用)。还有一种艺人们自制的土乐器——脚梆,艺人在打简板说唱时,一边拉板胡,一边用腿上绑着的可拉动的木锤,击打木鱼似的木管,随着说唱内容,感情的变化,艺人可用脚牵动木锤可快可慢地进行敲击。这一独特的演唱形式,简直就像一个小说唱团。 当然,书会上还有许许多多好玩的乐器。比如,艺人自制的说不上名称的大小古琴,一种是坐立弹拨式的古琴,一种是架在肩上用弓子拉的古琴,音色古朴、浑厚,据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还有的艺人别出心裁,在用唢呐演奏乐曲时,巧妙地用一个小铁碗,在喇叭口来回移动。有时加篾子,使吹出来的乐曲似人与人之间对话,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富有人情味。  艺人在书会上说唱为"亮书",邀请艺人说唱为"写书"。 "亮书"是指艺人们在浩瀚的书会会场上摆阵对歌,以展示自己吹拉弹唱的技能。而"写书"一词并非指著书立传,它是随着中原汉文化的发展,自然形成的一种文化交流现象。 在乡下如果家里"过事",就来到书会上选择说书人,他们以质论价,即通过对演唱者水平的评估,选择自认为好的,便私下与说书人商议书价,或找经纪人在袖筒里比划价格,说定后就留下日子,请说书人家中演唱。 书价一般是根据上年收成的好坏和艺人说唱水平的高低而定。小则一棚百十元,多则一棚几千元(一个说书摊为一棚)。有时,一个村竟能写回去十几棚。这样只好就街说唱,一摊挨一摊,争相亮绝活,形成了对台戏局面。在热闹非凡的书会上,观众除了看热闹,还要像相亲一样地把中意的艺人请回家中痛痛快快的说唱几天。他们当中有致富后还愿的,有盖新房图吉利的,有娶媳妇助兴的,总觉得这样办才会更隆重些、体面些。  马街书会历史悠久,多年来的历史沉淀,出现了许多颇有趣味的轶事。可以说,马街书会便是中国民间曲艺的一场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北方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  

马街书会(三):三言两语话不尽,应河书场请君听

【概要描述】在宝丰县当地,关于马街书会的来由,历来有许多传说轶事。

相传,夏禹王之时,有一名叫瘀伯的部落首领,辅佐禹王治水。瘀伯任司徒,管教化,率众凿山开河,疏水入海,足迹遍及华夏,功勋卓著,人民拥戴。因此,禹王赐瘀伯子姓,“封商地,任火正”。瘀伯为造福黎民,建营“火台”,传百姓取用,人们遂奉为“火神”。当时,黄淮流域,洪水横流,伊洛向南至鲁阳(今鲁山)一片汪洋。瘀伯率众,北开龙门南凿应源(今鲁山梁洼镇)疏洪入海,还民良田。然而,应河水势凶猛,两岸百姓生命财产屡遭洪水威胁。当地民传,应河里有蛟怪作祟,为镇妖邪防水患,百姓便建“瘀伯祠”(后称火神庙)于应河畔。从此,百姓安居乐业田园五谷丰登。



 每年的马街书会都要评出"书会状元"。"状元"都是唱得最好的,书价最高的,最受群众欢迎的艺人。这种民间的评选方式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马街书会无疑是众多艺人吹拉弹唱,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一种农民文化盛会。乐器种类之多,曲种曲目之繁杂,令人称奇。在这众多的曲种当中,最受人喜爱的就数"河南坠子"了。它的特点是说唱内容简捷明快,演技幽默传神,让听众听之易懂,过瘾。

马街书会每年亮出的曲艺种类比较多。"河南坠子"是书会当中的第一大曲种,到会艺人的80%要说唱它。它形成于20世纪初,有东路、西路、北路之分,因地域性差别而形成三种不同的演唱风格。其特点:旋律悠扬、节奏明快唱腔浑厚、淳朴、高亢、畅快。由于电子乐器的迅速发展,使传统的曲种形态发生变异,且风格的差异也在逐渐缩小。

流动于马街书会上的曲种,除了"河南坠子"之外,还有:三弦书、大调曲子、大鼓书、评书、徐州琴书、道情、湖北渔鼓、凤阳花鼓、四川清音、山东快书、陕西快板、相声、小品等10多种。



 在历届马街书会上都可看到一种极为普通的乐器,也就是河南坠子里说唱最常用的一种叫"简板"的乐器。该乐器宽3厘米,长30-40厘米,一般用梨木、红檀木制作,音色微颤清脆。(艺人在说唱时手中打节拍所用)。还有一种艺人们自制的土乐器——脚梆,艺人在打简板说唱时,一边拉板胡,一边用腿上绑着的可拉动的木锤,击打木鱼似的木管,随着说唱内容,感情的变化,艺人可用脚牵动木锤可快可慢地进行敲击。这一独特的演唱形式,简直就像一个小说唱团。

当然,书会上还有许许多多好玩的乐器。比如,艺人自制的说不上名称的大小古琴,一种是坐立弹拨式的古琴,一种是架在肩上用弓子拉的古琴,音色古朴、浑厚,据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还有的艺人别出心裁,在用唢呐演奏乐曲时,巧妙地用一个小铁碗,在喇叭口来回移动。有时加篾子,使吹出来的乐曲似人与人之间对话,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富有人情味。 



艺人在书会上说唱为"亮书",邀请艺人说唱为"写书"。

"亮书"是指艺人们在浩瀚的书会会场上摆阵对歌,以展示自己吹拉弹唱的技能。而"写书"一词并非指著书立传,它是随着中原汉文化的发展,自然形成的一种文化交流现象。 在乡下如果家里"过事",就来到书会上选择说书人,他们以质论价,即通过对演唱者水平的评估,选择自认为好的,便私下与说书人商议书价,或找经纪人在袖筒里比划价格,说定后就留下日子,请说书人家中演唱。

书价一般是根据上年收成的好坏和艺人说唱水平的高低而定。小则一棚百十元,多则一棚几千元(一个说书摊为一棚)。有时,一个村竟能写回去十几棚。这样只好就街说唱,一摊挨一摊,争相亮绝活,形成了对台戏局面。在热闹非凡的书会上,观众除了看热闹,还要像相亲一样地把中意的艺人请回家中痛痛快快的说唱几天。他们当中有致富后还愿的,有盖新房图吉利的,有娶媳妇助兴的,总觉得这样办才会更隆重些、体面些。




 马街书会历史悠久,多年来的历史沉淀,出现了许多颇有趣味的轶事。可以说,马街书会便是中国民间曲艺的一场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北方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


 

  • 分类:民间书会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2-06 16:30
  • 访问量:
详情

在宝丰县当地,关于马街书会的来由,历来有许多传说轶事。

相传,夏禹王之时,有一名叫瘀伯的部落首领,辅佐禹王治水。瘀伯任司徒,管教化,率众凿山开河,疏水入海,足迹遍及华夏,人民拥戴。因此,禹王赐瘀伯子姓,“封商地,任火正”。瘀伯为造福黎民,建营“火台”,传百姓取用,人们遂奉为“火神”。当时,黄淮流域,洪水横流,伊洛向南至鲁阳(今鲁山)一片汪洋。瘀伯率众,北开龙门南凿应源(今鲁山梁洼镇)疏洪入海,还民良田。然而,应河水势凶猛,两岸百姓生命财产屡遭洪水威胁。当地民传,应河里有蛟怪作祟,为镇妖邪防水患,百姓便建“瘀伯祠”(后称火神庙)于应河畔。从此,百姓安居乐业田园五谷丰登。

 每年的马街书会都要评出"书会状元"。"状元"都是唱得好的,受群众欢迎的艺人。

马街书会无疑是众多艺人吹拉弹唱,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一种农民文化盛会。乐器种类之多,曲种曲目之繁杂,令人称奇。在这众多的曲种当中,最受人喜爱的就数"河南坠子"了。它的特点是说唱内容简捷明快,演技幽默传神,让听众听之易懂,过瘾。

马街书会每年亮出的曲艺种类比较多。"河南坠子"是书会当中的大曲种,到会艺人的80%要说唱它。它形成于20世纪初,有东路、西路、北路之分,因地域性差别而形成三种不同的演唱风格。其特点:旋律悠扬、节奏明快唱腔浑厚、淳朴、高亢、畅快。由于电子乐器的迅速发展,使传统的曲种形态发生变异,且风格的差异也在逐渐缩小。

流动于马街书会上的曲种,除了"河南坠子"之外,还有:三弦书、大调曲子、大鼓书、评书、徐州琴书、道情、湖北渔鼓、凤阳花鼓、四川清音、山东快书、陕西快板、相声、小品等10多种。

 在历届马街书会上都可看到一种极为普通的乐器,也就是河南坠子里说唱最常用的一种叫"简板"的乐器。该乐器宽3厘米,长30-40厘米,一般用梨木、红檀木制作,音色微颤清脆。(艺人在说唱时手中打节拍所用)。还有一种艺人们自制的土乐器——脚梆,艺人在打简板说唱时,一边拉板胡,一边用腿上绑着的可拉动的木锤,击打木鱼似的木管,随着说唱内容,感情的变化,艺人可用脚牵动木锤可快可慢地进行敲击。这一独特的演唱形式,简直就像一个小说唱团。

当然,书会上还有许许多多好玩的乐器。比如,艺人自制的说不上名称的大小古琴,一种是坐立弹拨式的古琴,一种是架在肩上用弓子拉的古琴,音色古朴、浑厚,据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还有的艺人别出心裁,在用唢呐演奏乐曲时,巧妙地用一个小铁碗,在喇叭口来回移动。有时加篾子,使吹出来的乐曲似人与人之间对话,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富有人情味。 

艺人在书会上说唱为"亮书",邀请艺人说唱为"写书"。

"亮书"是指艺人们在浩瀚的书会会场上摆阵对歌,以展示自己吹拉弹唱的技能。而"写书"一词并非指著书立传,它是随着中原汉文化的发展,自然形成的一种文化交流现象。 在乡下如果家里"过事",就来到书会上选择说书人,他们以质论价,即通过对演唱者水平的评估,选择自认为好的,便私下与说书人商议书价,或找经纪人在袖筒里比划价格,说定后就留下日子,请说书人家中演唱。

书价一般是根据上年收成的好坏和艺人说唱水平的高低而定。小则一棚百十元,多则一棚几千元(一个说书摊为一棚)。有时,一个村竟能写回去十几棚。这样只好就街说唱,一摊挨一摊,争相亮绝活,形成了对台戏局面。在热闹非凡的书会上,观众除了看热闹,还要像相亲一样地把中意的艺人请回家中痛痛快快的说唱几天。他们当中有致富后还愿的,有盖新房图吉利的,有娶媳妇助兴的,总觉得这样办才会更隆重些、体面些。

 马街书会历史悠久,多年来的历史沉淀,出现了许多颇有趣味的轶事。可以说,马街书会便是中国民间曲艺的一场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北方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资讯列表

上一页
1
2
...
35
二维码
这是描述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方正清刻本悦宋简体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

© 1999-2020 页面版权归洛阳师范学院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洛阳